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是海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考古学、历史学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
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
2006年,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韩非子。五蠹》提到:“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之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煮来吃,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国古代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