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 / 1)

(老信国公眼睛死死盯着沙盘。快步走上前。一边看着堪舆图,一边扫视桌上每一寸泥土,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作为沙场征战的老将。他当然明白,若是两军对战,面前这副立体的地形意义有多大。“长歌,这东西叫什么?”很快,等到兴奋之情消退,老信国公回过头问道。“沙盘。”苏长歌开口。“沙盘...沙盘,好名字!”老信国公兴奋的吼了一声,问道:“这也是先师的想法?”“此乃晚辈偶然所思。”苏长歌摇了摇头,决定将这份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不是贪名,而是他现在人微言轻,声望浅薄,孙子兵法是‘先师孙武’所著,他必须要做出点东西体现自己价值。这对日后手握枪杆子有帮助。否则光靠嘴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打仗干什么?曾经不是有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再者。沙盘的确不是孙武开创。它的雏形始于那位德过三皇,功盖五帝,被后世颂为祖龙的人。此时,听到是苏长歌所创,老信国公眼中闪过精光。“好!”“这可是大功一件!”“老夫定要将此事上陈陛下,陛下知道后定会赏赐于你!”老信国公开口,激动的说道。他没有怀疑苏长歌。毕竟苏长歌师承孙武,又能编纂兵书,创造出沙盘也不足为奇。同时,沙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战场上地形复杂,光看地图只知大概,沙盘则更立体,主将能清楚的了解地形、地貌,这对指挥作战有极大帮助。霍武看到老爹突然如此激动兴奋,有些不解,在旁边嘀咕道。“不就一堆破泥沙吗?”“老头子这么兴奋干嘛?”话音落下。正好被兴致勃勃的老信国公听到。面色瞬间垮了下来。真丢脸!自己一世英名,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开窍的蠢儿子?脑子都长肌肉上去了吗?孙武教出来的弟子。二十出头就能造出沙盘这等鬼斧神工之物。自己这蠢儿子活到了四十多岁。居然连看都看不懂!霎时间,老信国公心中一股无名火起。新仇旧恨一起报,面无表情的朝霍武伸了伸手,示意他到身边来。看到动作,霍武以为老爹是想讲给自己听,快步跑了过去,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一股巨力从后脑勺突然传来。下一刻。霍武整张脸猛地暴扣在沙盘之上。老信国公按着儿子头,咆哮道:“泥沙,老子看你就是一坨泥沙!”说完,老信国公把霍武揪起来。扯住他的领子,将图纸塞在他怀里,喊道:“平常多用用脑子,你要是这还没看懂,以后就别进老子家门!”“好...好...”见老爹发怒,霍武咽了口唾沫,不敢有任何不满。随后,他慌忙看向图纸。顺带用袖子搽拭粘在脸上的泥沙,专注的盯着面前沙盘。见状,老信国公这才消气,转头看向苏长歌,面带笑意的说道:“吾儿愚钝,不识沙盘之重要,让长歌你见笑了。”“您老客气了。”苏长歌温和的说道:“世兄只是从未见过,这才一叶障目。”听到这话,霍武投来感激的目光。而老信国公则轻叹了口气。瞧瞧人家,通情达理,温润如玉,再瞧瞧自己儿子,憨憨一个。此时见事情平息,苏长歌再次出声。“老国公,晚辈是这样想的。”“借这沙盘模拟战场地形。”“以瓷片、木头、小旗等物,作为营地、地貌、兵马等。”“晚辈虽侥幸得先师传授兵法,但您老征战沙场数十年,用兵经验定然胜于晚辈,由您来与晚辈学生模拟对阵,教授他们如何用兵,其效果肯定胜于晚辈。”此话一出。老信国公顿时眼前一亮。是啊。自己在兵道见解上虽然不如孙武,但在用兵作战上还是有点心得的。教不了理论,实战老夫在行啊!想到这,老信国公不再犹豫,一口答应苏长歌前面的条件。“善!”“既然长歌你如此说。”“那老夫便当一回教书夫子,也算是为我大晋培育将才!”老信国公开口,中气十足。苏长歌听到这话,唇角轻轻翘起。有了这位老帅的帮忙,自己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干别的事。而这时,老信国公又看了眼沙盘和苏长歌,眼珠子一转,突然笑道:“长歌,老夫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下。”“老国公请说。”苏长歌开口,心中有些疑惑。兵书和教书的事情都已经解决了。还能有什么事?“老夫愿出五十万两白银,请长歌你将这沙盘卖于老夫。”“不过老夫有个请求。”“长歌你要在这沙盘上留下一句赠词,表明是送予老夫的。”老信国公开口,脸上带有笑意。此话一出。后院内,正在干活的仆役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老信国公。一张长桌加一堆泥沙。花五十万两买下?这老头怕不是钱多的没处花,还是脑子瓦特了?要知道,在他们朴素的印象中,就算是最好的上等楠木也不过才几千两罢了,五十万两,能买多少斤粮食,多少个馒头?恐怕堆起来都有小山那么高吧!“这老头还挺鸡贼。”苏长歌当然明白,老信国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沙盘值几个钱?老信国公图的是自己写下的那句赠词,以及自己未来的成就。不过苏长歌并没有拒绝。谁会跟钱过不去?更何况这东西自己留着也没啥用,卖给老信国公也算是人情往来。于是苏长歌直接点头答应下来。“既然老国公有心。”“那晚辈也不愿逆了您老的意。”“王伯,劳烦您代我取来笔墨,我为老国公写下赠词。”苏长歌开口,看向王伯。“恩。”王伯点点头,不敢耽误,连忙快步走出后院。心中则无比佩服苏长歌。几十两的东西。转眼间就卖到了五十万两,二老爷这钱赚的也太容易了。当然,他也明白,院里那位地位尊贵的国公,不是真看重那堆泥沙,人家看重的是二老爷的才华,特意交好。而就在管家王伯刚走。见老爹和苏长歌说完话,霍武才敢开口。“爹,您刚才骂的对。”“是我有眼无珠,一时愚钝没有认出此等宝物。”霍武态度诚恳的向老爹认错,然后又看向苏长歌,敬佩的说道:“苏弟不过弱冠之年,就能造出沙盘这种奇物。”“为兄枉活四十,实在惭愧。”他原本觉得苏长歌虽然有些才华,但也就那样,毕竟年龄太小。当不起老爹那句世之潜龙的赞誉。现在回头看。老爹真是目光如炬,自己则像只井底之蛙,有眼不识泰山。此时,苏长歌的声音响起。“霍兄莫要如此。”“在下不过是一时巧思罢了。”“你征战沙场数十年,保家卫国,抵御蛮夷,无愧于大晋,何须惭愧。”苏长歌开口劝道。他这不是安慰,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军人的敬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若是没有将帅士卒们,在沙场上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大晋天下何来安宁?又何来读书人的风花雪月?听到苏长歌的话,霍武眼中敬意更甚,怀才而不傲物。真乃潜龙也!而就在这时,管家王伯也将笔墨取来。在众人的目光中。苏长歌提笔蘸墨,信步走到沙盘面前,开始为老信国公写下赠词。但并不准备动用异象。一来浩然正气要留着晚上练武用。二来是没有必要,这地方就十几个人,动用异象太浪费。随即。苏长歌落笔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看着沙盘上笔走龙蛇的赠词。老信国公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双拳紧握,目光灼热,激动到整张脸被血气涨红,比之前看到孙子兵法还用兴奋。他原本只是想借此交好苏长歌。所谓的赠词。写的简单一点,比如苏长歌于至和十五年送予信国公都没问题。只要出自苏长歌之手就行。但老信国公万万没想到,竟然有此意外收获!下一刻。他无比畅快的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夫一生征战沙场,虽然如今已至暮年,但雄心壮志仍在!”老信国公开口大喊,然后转头看向苏长歌,竟是拱手谢道:“老夫暮年能得长歌相赠此诗,此生已然足矣。”“老国公客气了。”苏长歌开口,拱手回礼。他能理解老信国公为什么如此激动。此诗乃是流传千古之作。百年难得一见。得此一诗,足以青史留芳。但无所谓。这种诗,苏长歌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对方毕竟是老人,一生建功,他没办法坦然受其行礼,这才回礼。见状,老信国公笑着摇了摇头。觉得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有此一诗。他的名字注定载入史册,被后世无数人牢记。世人都会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历书上,有位人到暮年,仍然壮心不已的将帅,直到身死,也是在为社稷而战,为身后的万民而战。不过见苏长歌这样子,老信国公也没再继续道谢。而是准备回去后。再加二十万两银子送给苏长歌。虽然跟这首诗比不值一提,但这多少也是一份心意。剩下的就以后用人情来还。就如此,因为还要商议边境布防之事,老信国公父子没有久留。苏长歌和他们聊了一会后。两人便出声告辞,带着兵书和沙盘离开。当然,沙盘是免配送费的。毕竟五十万两的大单子。苏长歌这么大方的人,自然不会在这点小钱上纠结。直接命仆役用辆大车送过去。事成后到账房领五两银子。等到忙完这些,苏长歌回到书房,准备继续之前还没做完的事情。然而,这次还没等他提起笔。房外又响起呼喊声。“二老爷,太子派人前来,请您到府中做客。”苏长歌:.....好家伙,这群老六都喜欢在休息的时候找人是吧?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三十九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免费阅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