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庄家(1 / 2)

明郑1652 胜者即正义 1046 字 2023-09-20

在郑成功的亲自主持下,“对清经济战计划”的几大要点很快敲定,郑鸿逵在和洪旭,张恢等人确定了具体的细则之后,又迅速拟好了一份最终方案,呈递给郑成功和参谋总部审核。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郑氏海贸”,“山海钱庄”,以及“民政署”,“工商司”,“长江水师”都将参与,特别是“郑氏海贸”和“长江水师”,将在其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对清经济战计划”的最终方案获批,郑鸿逵和陈六御也立马启程,北上舟山和崇明,军情司在冯澄世的授意下,派出了专人协助,以确保“议和停战”的谣言可以在江南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张名振已经从松江,苏州,扬州,甚至是镇江,常州等地乡绅富商那里收到一大笔存银,崇明岛上的“山海钱庄”分号开始发挥作用,江南的白银加速流出。

如今,不仅仅是传统的徽州府,池州府,宁国府等地,江南的各州府在这几年间都陆续卷入了和郑氏的走私中,越来越多的经济作物占领田地,不少地方的口粮都需要从江西等地购入。

而随着明郑有计划的提高了商品的采购量,造成了一种增长会不断持续的假象,那些加入走私贸易的商人在过去几年大发其财,越来越多原本观望的商贾也加入其中。

这也就使得这一年各种出口货物的囤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特别是那些新入局的人,他们更为狂热地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而且往往选择那些物小价高的商品,以谋求更大的利益。

这些都不是明郑商业体系中的关键,也并非老朋友,郑鸿逵对于整垮他们,毫无压力,甚至谁垮了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

毕竟,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明郑的手中,福建和粤东那一座座投产的工坊,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技术水平,都高于江南。论生产能力,江南只是因为此时的技术水平限制,以庞大的体量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而已。

但十年之后,或者是二十年之后,当明郑的大学堂,工坊开始在技术上取得决定性的进步,加上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的领先,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形势,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鸿逵主导“郑氏海贸”那么多年,甚至带着水师,亲自下了一趟南洋,但一直到“对清经济战计划”的最终方案形成,他都从来没想过明郑已经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打垮,甚至是主导内地的经济。

要知道,此前郑家再强,也不过是在海上,国姓爷之前,郑芝龙时代,郑家更是主要强在控制了对日贸易,对南洋虽然也有不小的影响力,但还远不到如今的程度,但是内地的商帮和经济,出了福建,郑家的名号就不是那么有用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